2013
07.17

本文作者:PanSci

作者:李柏昱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2009年,莫拉克台风带来两千多公厘的惊人雨量,在全台夺走将近七百条性命。而在风灾期间,网路救灾首次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究竟当时台湾数位文化协会的资讯志工,在爆量的灾情资讯中如何辅助政府救灾?就让我们一起和数位文化协会的媒体与内容中心主任郑国威,还原当年事发经过,从中了解台湾网路防灾的现况与展望。

12

 【台湾数位文化协会在第一时间便成立莫拉克灾情网路中心,统筹更新网路上的所有灾害资讯与政府救灾讯息。可惜这个网站目前已经关闭。图片来源:flickr用户IsaacMao】

那一年变调的父亲节…

这天,应该是一年一度让子女向父亲表达敬意与感恩的日子,但2009年,一个中度台风却偏偏选在这天光临台湾。由于先前的路径预测皆显示莫拉克台风中心往北边走,大家都以为台风对北台湾的影响更多。8月8日父亲节当天,北台湾雨势减缓,但殊不知灾难才正要开始。

台湾1年的平均年降雨量是2,500公厘,但是就在8月8日0时开始至8月9日的48小时内,嘉义县与高雄县山区就分别降下了2,062mm、2,007mm的雨量。破天荒的雨量,持续数日的强烈降雨,让这年许多人的父亲节变了调。

8月8日深夜,中南部情况急转直下,大量紧急灾情通报、灾害资讯涌进,紧急应变中心应接不暇。由于基础设施被风灾破坏,网路成为灾情通报的主要管道,让网路上的灾害资讯自四面八方蜂拥而来。

上一次台湾发生如此大规模、影响层面广泛的灾害,是1999年的921大地震,当时台湾的网路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规模、普及性、社群网络都不成熟。10年后的八八风灾,网路世界第一次在救灾过程中展现其能力,但是却也带来不得不正视的副作用。

对于一般民众来说,面对网路不断转寄大量的灾害消息。窗外,台风带来强风暴雨,电脑视窗里,PTT、MSN、噗浪、推特、Facebook也是资讯泛滥成灾。此时,究竟哪一则状况是最新的?哪一则灾害是已经排除的?哪里是不安全的?哪里又需要物资援助?该相信吗?通通得不到完整明确的回答,即使有错误的消息混杂其中,也无人有能力纠正与更新。

网路虽然让灾害资讯得以快速传播,但同时却也造成救灾资讯「乱象」。大众在灾害期间承受高度心理焦虑,灾后每每质疑政府救灾不力,而政府也有苦难言。是以在2009年8月8日情况恶化时,网路上便有网友创建了不同的灾情资讯网站,然而再多的网站,无法与政府对接,也是无奈。于是当时分处在台湾各地的台湾数位文化协会同仁决定立刻行动。

进驻灾害应变中心,与政府协力救灾

台湾数位文化协会成立于2006年,建立初衷是为了推广数位文化,并协助政府平衡台湾的数位落差。透过「胖卡(Puncar)计画」的实施,莫拉克灾前台南当地的资讯志工已经与台南县政府建立信任关系。故当南部的情况开始恶化,台南的数位文化协会资讯志工便应邀进驻台南县的灾害应变中心。

中央与各地方政府的灾害应变中心是政府救灾行动的神经中枢,但是在中心内部流动的资讯外界几乎无从得知,仅能透过的定期召开的记者会或媒体将内部资讯传递给外界,这样的资讯传播效率对于分秒必争的救灾行动是相当不足的。

于是,自中心内部直接收取第一手的真实灾情通报与救灾处理资讯,对于民间的救灾行动便显得相当重要,资讯志工汇整政府资讯后,透过莫拉克灾情网路中心向外通报;同时也从网路上不同的灾情资讯网站或热门的社群网站、论坛,整理回报给灾害应变中心的人员。

除了人工搜集,数位文化协会的工程师也利用爬文机器人程式自动搜集Plurk上的灾情相关讨论,自动判别讯息是否为一手消息,讯息发出的区域在哪里,并与目前资料库中的资讯比对,判断是否为新事件。

在8月13日,经由中央政务委员高思博委员的引介,亦开始进驻其他地方政府的灾害应变中心。同日位于台北的资讯志工亦进驻中央政府灾害应变中心,于中央协助灾害资讯比对。

重大灾害期间维持网路资讯的正确性相当重要,除了与官方来源比较,每当网路有新的案件通报,资讯志工便会设法联络当地人士进行确认。以进行串联政府救灾资讯、网路讯息传播、以及媒体灾情报导3者,确保灾害资讯同步且正确。例如88风灾期间,东森新闻台便与数位文化协会合作,公布最新的正确灾害讯息。根据数位文化协会的统计,在风灾期间,多达9,109个部落格与莫拉克灾情网路中心串连,而造访网站近半数的网友来自其实灾情并不​​严重的北台湾。

后莫拉克时代:台湾准备好了吗?

莫拉克走后即将届满4周年,但是除了每年的追思与纪念活动,台湾的政府与网路世界,以及直接面临风灾威胁的我们,是否都准备好了?

面对全球气候的极端化,以及台湾本身先天条件不良的地质环境,台湾人没有安逸的本钱。灾害很少局限于单一的灾害种类,例如当台风来袭,山崩、土石流、洪水、强风等一系列的灾害都可能发生,灾害的冲击层面也扩及人员伤亡、财物损失、社会不安等,这种影响广泛的大型复合型灾害(Compounded Disaster或Complex Disaster),是对台湾社会与救灾体系的严峻考验。

在连续几年相对没重大灾害的情况下,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官方灾情平台已陆续建立,但是政府体系与民间的串接还不完整,两者之间的资讯依旧是平行流动,很少交集。政府、网民与媒体3者之间仍未有良好的沟通方式。

目前常态的资讯志工培训计画停滞,当年投入其中的资讯志工今日也多已转任。若下次灾难来临时,恐怕一切还是要重新来过,资讯爆炸再度上演,届时受害最深的还是全体台湾民众。

延伸学习

88水灾的网路动员:我所知道的「莫拉克网路灾情中心」幕后故事

面对天灾,网路还能做什么?

灾情即时网路通报系统的局限

徐挺耀:网路灾害防救刻不容缓

周仲岛、于宜强、凤雷、陈永明、李清胜、郑明典(2010)莫拉克台风综观环境以及降雨特征分析。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莫拉克台风科学报告,1-26。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2011)复合式天然灾害防治。

关于本文

本文原发表于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科技大观园「科技新知」。欢迎大家到科技大观园的网站看更多精彩又扎实的科学资讯,也有脸书喔!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
回到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