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本文作者:量子熊猫
一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作者突然独立写作了一整本科普书籍,而且选择的是一个很难的题目。再看了一下作者简介,惊喜有点成了忧虑。作者自称“自然科学狂人”,写的又是这样———一个“民间科学家”的最爱相对论,这书靠谱吗?
我曾经负责过一个科普组织的对外邮箱,平均一个月能接到几封这样的信:作者先是讲述自己的故事,往往是凄惨搅拌着传奇;然后是一段所谓“证明”,宣布推翻了相对论,或者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最后,是对于科学界歧视与迫害的控诉,宣称自己的发现远远超越了很多学者的思想,于是不能够发表。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大多数证明都没有超越初中代数,但是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也漏洞百出。看到一位自称“狂人”的作者再次写作相对论,我的第一反应不是赶快找到这本书捧读,而是给学物理的朋友去信,问问他们的意见。
很快,我不仅得到了对这本书科学性肯定的答复,还接到了一个任务:以一个物理外行的角度读读它,这是一本好书吗?
于是我用了一晚上一口气读完,决心推荐一下这本书。以我外行的看法是,如果你能读《明朝那些事儿》,就可以读下这本书。
相对论的知识第一次出现,大约是在中学物理课。老师告诉学生,牛顿力学研究的是物体在低速和宏观状态下的运动,当他们进入大学阶段的学习后,会接触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相对于牛顿力学,相对论确实更难学,我们不需要花很多精力,就能体会到牛顿三大定律,而对于光速之类的问题,当离开公式进入具体讨论时就会发现,它和我们平时感知的世界是有一定距离的。
这种距离造成了一些麻烦。对于没有系统学习过科学的很多人,一些明显和生活经验不一致的理论是非常难以理解和接受的。《时间的形状》就试图弥合这种距离。作者非常推崇科普书《上帝掷骰子吗?》、科幻小说《三体》系列和美剧《生活大爆炸》,文章力求轻松愉快,常常用与读者聊天的方式展开。同时,文风多少受到了《明朝那些事儿》这种通俗历史读物的影响,不时组织科学人物、读者来一场对话。
对于涉及的物理知识,作者并不想太过深入,狭义相对论部分有几个公式,更多的时候都是带领读者用思想实验来解决问题。以科学史和科学知识夹杂,仿佛一出“相对论演义”。读罢该书,对相对论是说什么的,会有初步的了解。下次再遇到讨论相对论,就不需要讲那个美女与热锅的老掉牙笑话,然后报以尴尬的一笑了。难得的是,全书配上了很多插图。这在普遍比较粗糙的国内书籍写作中让人眼前一亮。很多内容涉及复杂的空间概念,一幅好的插图经常能够涵盖不少知识。
但是,这本书也是遗憾之作。作者在后记中提到,从开始写作到完稿,只用了42天。书中的一些文字欠缺修饰,口语不免冗长啰嗦。一些文字过于自恋,如突然打断叙述提到自己是弹球高手的内容太多。而追求轻松的叙述方式,导致全书的详略安排也可以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作者自称高等数学知识已经还给老师了等等,这可能也是到后面不得不依靠大量的思想实验的原因,后半部分的力度较前面有所下降。
作者在后记中说,希望自己的这本书能激发别人的科学热情,也提到曾经以为需要经济自由了才能从事科普,后来发现,应该动手去写。这种精神让我这个同样参与科普写作的人感到共鸣。这不是一本一流的科普书,却是很多同学开始了解现代物理的一个门径,一次轻松的阅读体验。
本文原发于南方都市报 2012-02-26 南方阅读 科学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