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6
本文作者:PanSci
作者:李柏昱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于2010年建置的「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整合政府各部会资讯,提供完整的灾害情报,以做出最适当的决策。(图片来源: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
依据世界银行报告,台湾有7成的人口与土地,暴露在4种以上的灾害风险当中,同时面临地震、台风、洪水、山崩的威胁,居住在灾害风险如此高的地方,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建立了「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协助强化政府的救灾应变能力。不过,这个系统究竟如何做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我们邀请了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的李维森副执行秘书,带我们更深入了解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
资讯整合让防灾指挥事半功倍
根据气象局统计,台湾每年平均会遭受3至4个台风侵袭,而规模5到6的地震每年约30次。当灾难发生,政府多个部会都会产出观测资料与灾情资讯,但是早期因为资讯缺乏纵整,救灾指挥官无法获得全面性的整合资讯。
过去政府各单位所研发之资讯系统皆是因应单位业务需求所开发,主要目标与功能并不一致,且彼此独立运作。就整体灾害防救需求而言,各决策支援系统之间缺乏横向流通,而且资料内容的档案格式、精确性等皆不相同,造成灾害资讯无法有效运用。
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建置后,最重要的便是透过政府各单位的通力合作,有效整合各部会的资讯,给予指挥官资讯上的协助,在决策过程中能依照证据与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当的决策。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重点在于资讯整合,包含动态资讯、数值模型等等,透过地理资讯系统,让各部会的资讯与图资能够呈现在同一个平台上。
以台风侵袭为例,指挥官能根据气象局的雨量预报,预估哪里雨量最大,研判降雨趋势,再依据水利署的淹水潜势图资,决定是否有撤离、疏散以及抽水机调度的必要。同时,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在灾害期间也能整合消防署的灾情通报,透过每个通报个案的地址、路口等空间资讯,展现在地理资讯系统中,以利于全面的评断灾情。
防灾减灾:向灾害学习
除了灾害来临时协助指挥官判断情况,我们也能透过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向灾害学习,达成防灾减灾的目的。在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中,每个灾情的发生与决策的制定,都有时间资讯,于是能进行灾害的时光回溯,追踪灾情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灾害期间的救灾决策制定时间点。
有了时光回溯资料,便能从每次灾难中记取教训,累积经验,让下次类似的灾害来袭时,决策能有所依据,达成防灾减灾的目标。此外,亦能透过太空中心的卫星影像,进行灾害前后的比对,分析灾害地点的受灾原因。
中央与地方分进合击
在救灾资讯上,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央的资讯永远比地方多。但是在救灾指挥中并不能完全仰赖中央判断,因为各地方的实际情况一定大不相同。所以真正有效率的救灾指挥,应当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合作,地方政府根据在地经验、即时资讯、灾害潜势图与目前情况,进行救灾的综合研判,再请中央协助救灾资源的调度与支援。
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在2011年开放地方政府使用较为简化的版本,让中央的灾害资讯能无缝传递给地方,同时加强地方救灾人员的培训,让地方面对灾难时有能力判断哪些区域可能会有灾情损失,和中央一起合作救灾。
未来展望:灾害资讯多管道传送
2013年汛期前,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会开始进行灾害风险资讯的多管道传送,未来将和Google合作,藉由Google平台做为资讯的流通传播媒介,让民众不需要具备使用专业地理资讯系统的能力,只要会使用Google的平台介面,便能获得灾害资讯。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希望能藉由开放资料(Open Data)的方式,连结国内各有效资讯通路,有效改善防灾资讯的流通性,创造出具台湾特色的防灾产业、防灾文化,以及防灾在地措施。
李维森说:「防灾就是个与时俱进的议题,灾害在演变、社会在演变、民众的心态在演变,资讯在里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防灾的进步是很慢的,往往5年、10年才有较明显的里程碑。」台湾在世界上的救灾能力数一数二,而且台湾各部会全力支援,共同合作建构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在世界各国中非常难得。下次灾害发生时,也请多给这些防灾第一线的救灾人员多一点掌声!
延伸学习
苏文瑞、徐百辉、吴上煜、黄俊宏、叶家承、周恒毅与周学政,2007。空间资讯科技于灾害防救之应用―以台风灾害应变为例,前瞻科技与管理特刊:29-46。【运筹帷幄,决策千里】灾害应变决策辅助系统,国家实验研究院。
关于本文
本文原发表于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科技大观园「科技新知」。欢迎大家到科技大观园的网站看更多精彩又扎实的科学资讯,也有脸书喔!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