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本文作者:赵承渊
这是一张普通的黑白照片(出自维基百科),摄于1947年。片中女性侧头微笑,流露出自信、和蔼与睿智。2008年,这张照片被重新上色并公开发行,只是这一次,图片右下角不但标注了USA41的字样,在这位女士头像的左侧还印上了姓名、职业和一幅化学结构式。没错,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生物化学家盖蒂·科里(Gerty Theresa Cori ) 女士的肖像已经登上了邮票,她的微笑走进了千家万户。
1896年,盖蒂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8岁时进入医学院就读,24岁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读书期间科里与丈夫卡尔(Carl Cori)结识,盖蒂的魅力与幽默深深吸引了卡尔,两人又拥有对于户外运动,特别是登山的共同爱好,这使得他们彼此情投意合,两人于1920年完婚。后由于欧洲局势不稳,科里夫妇于1922年移居美国。
卡尔一直从事研究工作,盖蒂从一开始就从旁协助他,同时还独立发表论文。然而身为女性,盖蒂在职场一直难以得到与男性同等的地位。卡尔深知妻子的天赋和才华,努力为其争取研究职位,但现实却常常令人感到挫折。不少人都在劝卡尔,并指责盖蒂影响了卡尔的前途。毕竟在当时,夫妻二人工作于同一家研究所的情形太少了。幸好卡尔始终坚持雇用自己就必须同时雇用自己妻子的这个条件,自1922年起,两人同时供职于现在的罗斯维尔公园癌症研究所。
在罗斯威尔,科里夫妇专注于葡萄糖代谢的研究,并联合发表了数十篇论文。此外,盖蒂还独立发表了11篇。正是在罗斯维尔,两人在葡萄糖代谢领域做出了重量级的发现:科里循环。这一成果发布于1929年。
所谓科里循环,其实是对人体内葡萄糖储存-利用-再储存的一种描述。众所周知,葡萄糖作为可以被人体直接利用的能源,在代谢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前人们只是知道过高的糖和过低的糖都会给人体带来伤害,前者演变为糖尿病,后者则造成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因此在血液中,葡萄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很窄的区间内,受到各种激素(如胰岛素)的精密调节。然而,葡萄糖在体内究竟是如何储存,又是如何被燃烧利用的,生物化学家们仍未解开谜团。科里夫妇的贡献就在于此。
在肝脏,结余的葡萄糖以糖原的形式被储存起来。当然,单一单位的葡萄糖要聚合成为糖原,需要经历多步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当人体禁食时间较久,或者经历体力劳动接近耗竭游离的葡萄糖时,肝糖原开始在酶的作用下重新裂解为葡萄糖,并释放入血。肌肉活动等耗能动作均需消耗葡萄糖,因而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肌肉中。
在酶的作用下,葡萄糖在肌肉中开始释放能量。如果环境缺氧(无氧运动),葡萄糖无法充分氧化,遂进入无氧酵解模式。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后释放2分子ATP(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直接的能量来源)以及2分子丙酮酸,后者进一步被还原为2分子乳酸。乳酸通过血液循环重新回到肝脏,在6分子ATP的帮助下重新异生为葡萄糖,进而再次合成为肝糖原。于是,肝糖原在体内完成了完整的循环,这就是科里循环。
科里夫妇的优秀工作引起了诸多研究机构的注意,众多大学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直至此时,多数研究所仍拒绝同时招揽科里夫妇一起工作。尽管盖蒂女士已经无可争辩地证明了自己的才华。最终两人接受了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邀请,卡尔成为教授,而盖蒂仅仅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薪水只有丈夫的十分之一。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盖蒂放射光彩。在华盛顿大学,盖蒂与丈夫继续从事糖代谢研究,并发现了一个在葡萄糖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中间产物:1磷酸葡萄糖。在糖原分解反应中,1磷酸葡萄糖是糖原磷酸化酶(该酶也由科里夫妇确定)催化的直接产物。单一葡萄糖在从糖原“大树”上脱落时,就是以1磷酸葡萄糖的面目出现的。同时,1磷酸葡萄糖又在糖原合成时扮演重要角色。
科里夫妇确定了1磷酸葡萄糖的存在及其结构式。1磷酸葡萄糖因而也被称为“科里酯”。科里夫人逐渐被华盛顿大学认可,被擢升为全职教授,并保持该职位直至去世。1947年,科里夫妇凭借在糖代谢领域的杰出工作一起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与他们分享该奖项的还有阿根廷生理学家贝尔纳多.奥赛(Bernardo Alberto Houssay),后者发现了垂体激素对于血糖的调控。
在诺贝尔奖历史中,科里是继居里夫人及其女儿之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女性,也是第一位获得医学奖的女性。在2008年发行的邮票上,“科里酯”的结构式就印在盖蒂.科里女士的头像旁边,尽管该结构式在发行后才被发现存在印刷错误,这给邮票发行方招致了严厉的批评。
1947年,就在盖蒂.科里女士获奖之前不久,在一次登山活动中,盖蒂被发现罹患有严重的血液病——骨髓纤维化。在此后的十年中,盖蒂一直与病魔做着顽强斗争,并同时继续自己的研究事业。1957年,科里夫人病逝于家中。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