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本文作者:科学G6
“乔治·夏勒,我们时代的探险传奇”的活动报名启动后,所收到的观众感言可能是科学一课有史以来最神情、热烈的,由于太难以取舍,部分名额只好用随机的方式给出。有大量未能到场的读者期待活动回顾,还希望以下文字多少能满足大家的渴求。
活动当日上午,已经入职果壳网担当科学编辑的Ent向乔治·夏勒做了一对一的访谈,感谢北京自然博物馆提供了舒适的内部会议室。稿件将在果壳网-科学人的“果壳网专访”栏目放出。
有幸和夏勒共进午餐的工作人员成了夏勒的采访对象,回答了“绿色的烤鸭卷饼混合了什么蔬菜的汁液?”、“果壳网每天发几篇文章”、“你们的盈利模式是?”等问题,尤其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什么是炖吊子?”。在得知传统的酱肘子是要先吃现切后,夏勒关切的问是不是“生切”,我们连忙解释是宰杀之后再卤制……
【夏勒老爷子原来一直如此英俊、清瘦】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朋友讲过“虽然已经83岁,夏勒博士每到一个地点就问什么时候去爬山”,而活动现场夏勒全程站立完成了演讲,直到一个多小时之后的提问环节才落座。感谢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程琛、史湘莹提供的以下文字记录。
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些终将消失的美丽
乔治•夏勒博士与到场的140多位听众分享了他在世界上七个地区参与的保护项目。这些地区如此美丽,却受到人类发展的威胁。夏勒博士指出,保护这些地区不仅是科学家的责任,还需要每个人直接或间接地加入进来。如果我们不能获取必要的知识并开展行动,我们终将失去它们。
讲座开场(吴岚/摄)
本场活动是Ent的主持人处子秀(夜游神四号/摄)
地区1阿拉斯加北部
1956年,刚刚获得阿拉斯加大学生物学学位的夏勒博士随考察团来到这里,这里也是他后来推动建立的五个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在一整个夏天的调查中,他们发现了北美棕熊,还有数以百万计的驯鹿,但是,要如何保护这些生灵呢?
石油的开采,让这片地方布满了石油管道,虽然有些动物适应了这样的发展,但这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母驯鹿只会在远离矿场的地方产仔;北极狐在石油管道附近很少被捕食,因此数量增加,并吃掉了更多的鸟。这让这块土地面临着管理的难题,“石油公司才不会在意这些,”夏勒说,“与石油公司的斗争从未停止,但我们需要为后代留下些什么。”正如他此前在成都场也强调过的,当地居民靠打猎来维持生计,这并不会给生态系统带来威胁,但当情况转化为商业性打猎时,问题就来了。
阿拉斯加的石油管道(乔治•夏勒/摄)
夏勒博士建议,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在当地发展旅游业,例如在原始森林中开发皮筏艇漂流,让当地人通过保护环境、经营生态旅游获得收益。
石油管道与北极狐(李小龙/摄)
地区2非洲中部
1959年开始,夏勒和妻子凯伊前往非洲中部,在乌干达、卢旺达和刚果的交界处研究山地大猩猩。由于当地严重的战乱,山地大猩猩仅剩450只。夏勒花了一段时间让大猩猩接受他的存在,甚至可以在很近的地方坐着(关于这点,附上@花落成蚀的一段说明:珍(指的是珍古道尔)博士早期有不少近距离接触的照片,但1960s中期后他们就不这么研究了,整个大猿研究界都奉行不接触的严格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习惯化”,不接触,不投喂,让猿猴熟悉你的存在以至于无视之,研究者只观察。)。他说道:“是我们使野生动物变得‘野生’。”在一些地方人与动物完全可以和谐地相处。
夏勒的妻子凯伊(乔治•夏勒/摄)
当地有个对抗偷猎的公园护卫队,每年都有护卫者牺牲。新生的猩猩会在“大猩猩命名日”里得到自己的名字,而当地的向导,甚至知道每只猩猩的名字。
山地大猩猩(乔治•夏勒/摄)
地区3塞伦盖提国家公园
夏勒的下一站是塞伦盖提国家公园,那里生活着狮子和其他许多动物。偷猎对那里的动物构成威胁,夏勒说,在非洲,每年有多达30000头大象被杀害。
夏勒介绍他在塞伦盖提的工作(李小龙/摄)
夏勒博士和家人在当地进行研究的期间,收养了一只失去母亲的小狮子。他们把拉姆西斯——这头小狮子——养大之后,送去了美国密尔沃基动物园。
夏勒一家与拉姆西斯(乔治•夏勒/摄)
夏勒展示了小狮子与他的儿子玩耍的照片,并提到了狮子的狩猎战术。在最后的答疑环节,有观众就此提问为什么狮子选择团队合作,老虎却选择单打独斗。夏勒风趣地说,狮子找到了更高效的方法,不过如果一头狮子和一头老虎相遇打斗,大概老虎会占上风。
回答小观众的提问(夜游神四号/摄)
地区4印度中部
其后,夏勒又来到印度中部的国家公园,在哪里研究虎。梅花鹿是孟加拉虎的主要食物。当地人帮助研究人员报告哪里有老虎。夏勒无不怀念地说:“那里培养了很多出色的研究人员。”
梅花鹿(乔治•夏勒/摄)
场下观众后来询问他是如何选择自己工作的区域的,为什么去印度研究虎而不去俄罗斯。夏勒简洁地回答:“有些区域更容易在其中开展工作。”
现场观众提问(吴岚/摄)
地区5巴西
70年代初,夏勒开始在巴西开展美洲豹研究,至今每年都去回访。美洲豹因为袭击家畜而遭到报复性猎杀,当地人吹奏一个容器模仿美洲豹呼唤同类的声音,给它们设下陷阱。每年,数以千计的豹皮被卖到市场。
当地人模仿美洲豹的声音(乔治•夏勒/摄)
为了研究美洲豹的活动范围,并了解区域内有多少美洲豹,夏勒等研究者给它们戴上无线电项圈。他们还研究豚鼠——最大的啮齿动物、珍珠熊、泽鹿、野猪、凯门鳄、小食蚁兽以及鸟类,大部分也是美洲豹的猎物。
美洲豹(乔治•夏勒/摄)
地区6中国卧龙
从1980年开始,夏勒每年都会来中国。最初,他的工作是在四川卧龙寻访大熊猫。他回忆起当时一同工作的动物学家——胡锦矗和潘文石。
夏勒讲述卧龙故事(李小龙/摄)
研究者们给大熊猫戴上项圈,每三周寻访一次,看它们在干什么,也录制它们的声音。通过这样的研究他们发现,虽然熊猫单独生活,但它们相互认识,也会相互沟通。但在当地,有偷猎者放置套子,他们发现了因此伤亡的熊猫。
研究者们监听大熊猫(李小龙/摄)
有一次,夏勒和研究者们在野外寻找了一整天,连大熊猫的痕迹都没找到,却在回去的时候发现,“哦!帐篷里就有一只!”夏勒说,大熊猫平时非常警觉,只有在交配的时候对周围毫无察觉,他们甚至可以靠近到几米之内进行观察,这是非常难得的。有一只熊猫——珍珍,慢慢习惯了研究者的存在,甚至走进了他们的棚子,坐在屋子的另一侧。
帐篷里的大熊猫(乔治•夏勒/摄)
大熊猫“珍珍”(乔治•夏勒/摄)
地区7青藏高原
1984年,夏勒应邀进入青藏高原做野生动物调查,夏勒笑言:“30年了,我还在做同样的事情。”他的研究区域包括新疆、羌塘无人区,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保护区。在那里,现代游牧民族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牧民不再骑马而改骑摩托车,他们需要挣更多钱来买汽油。
现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乔治•夏勒/摄)
在青藏,除了雪豹,他和研究团队还研究了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高原鼠兔等动物。他们给藏羚羊戴项圈,试图找出藏羚羊迁徙的路线和原因,随后得出了需要保护整个景观来保护这个物种的结论,推动了保护区的建立。
藏羚羊(乔治•夏勒/摄)
藏羚羊曾面临严重的偷猎威胁,因为它们有世界上最好最软的绒毛,它们被杀死、剥皮,绒毛经尼泊尔卖到印度做成“沙图什”,一条披肩甚至可以卖到15000美元。藏野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围栏,迁徙中很多野驴被围栏挂住而死亡。野牦牛因为家牦牛的混群、杂交,血统不再纯正,长此以往,野牦牛种质资源将趋于消失。而鼠兔面临的问题,是已经开展了几十年的毒杀。政府在没有经过科学考证的前提下,就判断鼠兔破坏草场,但实际上,夏勒指出,它们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毒杀鼠兔的毒药(乔治•夏勒/摄)
夏勒讲到,藏传佛教与保护有着很多相同的原则,但重要的是需要采取行动。在答疑环节,观众询问他,在人兽冲突严重的区域,带着保护野生动物的意向的他要怎样与当地人相处。夏勒回答说,社区不喜欢改变,人兽冲突等等问题,需要靠适当的法律、政策,并依靠宗教传统的力量来解决。
藏传佛教(乔治•夏勒/摄)
观众说(更新中)
曾经在大熊猫保护中心作过志愿者,后来又在中心工作过一小段时间,夏老爷子的事迹和各种对他的崇拜时常响荡耳边,一位70多岁(当时)的老人,翻山越岭健步如飞,让一帮研究生自叹弗如。感谢组办方组织这次活动,终于让我有幸得见真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羡慕对老爷子带着全家把最令人向往的生境住个遍,熊猫狮子老虎当邻居;赞叹老爷子每个项目一做就是几十年,时间计量单位都是以30年起的牛掰;最感触的还是老爷子后来的答疑,让人深切地领悟:专业不理想、信息不畅通等等一切都不是问题,胜负只在自身。真正热爱自然,只需要走出去,真正想知道,你就会找到方法得到信息。
——3月29日听夏勒博士讲座有感,南山童姥
现场一位用流利英语提问的高中小姑娘,会后含着眼泪问夏勒博士如何找到自己一生所爱的事情去做,夏勒望着小姑娘的眼睛说:找到你爱的,去做。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