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本文作者:李清晨
今天是2月4日,距离全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情人节尚有十天,又是中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前夕农历立春之日。在这个适合“思春”的日子,我却要煞风景地告诉诸位,这一天也是世界癌症日。
世界癌症日是国际抗癌联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UICC)于2000年发起,活动时间定于每年的2月4日,旨在倡导新的方法促进各组织间的合作,加快癌症研究、预防及治疗等领域的进展,为人类造福。预防癌症和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是反复出现的主题。去年世界癌症日的主题是:“共同参与,成就奇迹”,今年世界癌症日的活动主题定为“你了解癌症吗?”。在这样一个主题日,为一本迄今为止最优秀的有关癌症的医学科普书写评论,向中国致力于科学传播热爱科学写作的网友们介绍《众病之王——癌症传》,我简直就是个天才。
去年因为拙作《心外传奇》的出版,我见识了许多篇非常优秀的书评,这使我决定要为《癌症传》写书评时,多少有些不安。我不得不承认,许多为我写书评的兄弟姐妹,无论学识和文笔都远在我之上,这些书评让我感到欣喜,同时感到无形的压力。举贤不避亲,在这些书评当中,有一篇书评出自科学G6最优秀的作者(也几乎是最懒的)色人,她的书评在前面大力赞扬了《心外传奇》及其作者之后,笔锋一转,说出了对我而言,最有价值的话:
“科学的故事,毕竟与其他的故事不同,最核心的内容,还是需要落实到科学这两个字上。事实上,当年那位教授科学写作的老师,在说起科学中有最好的故事 时,也随即强调科学自身的逻辑、规律与思辨,才是科学故事最独特也最精华的部分。李医生为了写本书,查阅了大量资料,再加上他自身对本职工作的了解与训 练,使得书中知识点翔实可信;同时,他也花费许多笔墨,意在为读者梳理整个心外科发展的脉络,更是可喜的尝试。但是,笔者略有遗憾地看到,李医生似乎未能深入一步、拓宽几分,让这本充满激情的《心外传奇》作更上一层楼,不但在语言行文上,同时也在内容与深度上成为一部更有科学史感的著作。而这样的遗憾,多少源于作者未能跳出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的框架,以更宏观的眼光来审视心外手术的发展究竟是如何与人类对心脏、循环系统,甚至整个人体的认识相辅相承、共谋发展的。在阅读时,我不禁时时将这本书与另一本科普著作——美国肿瘤医生、大学教授Siddhartha Mukherjee所写的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 相比较,两书都有为某个异常重要的医学领域做史的意图,但Mukherjee的书中不但有临床进展,更有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社会历史大背景,以及贯穿全书的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以深刻的笔触向读者揭示癌症这种疾病本身错综复杂、扎根于生物最基本最深层的核心的本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人类对它的漫长征途。读完Mukerjee的书,读者不但对癌症医学了解更多,也对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体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思考。这一点,正是李医生的书所缺乏的,而这一样令人惋惜的遗憾,是优雅大气的语言、流畅舒展的行文与澎湃奔涌的情绪无法弥补的。Mukherjee的作品,当选2010年美国普利策奖,是科普著作里一支标杆,李医生完全可以以此为努力的目标,继续完善,把科学的故事讲得更好更精彩。 ”
出于对科学G6成员一贯的信任,又兼色人本来也是《心外传奇》成书前期重要的读者,为拙作的叙事风格及写作策略提出过许多极有价值的建议,于是我决定搞到这本书。2012年10月,我按约定计划我去清华大学附属医院拜访吴清玉教授,去北大人民医院拜访陈彧教授及刘曦博士,最后在北京站准备返回时,等到了网友@SunflowerState 从美国帮我带回来的The Emperor of All Maladies: A Biography of Cancer ,前几天又获中信出版社惠赠此书的中译本,幸甚。
这是一本让读起来并不轻松的作品,厚重,悲壮。不同的读者,肯定能品出不同的滋味。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且就书中的一些细节,诸位分享一下吧:
盖伦、维萨里这两个人物,在《心外传奇》中亦有提及,《心外传奇》中维萨里纠正了盖伦关于心脏解剖的谬误,在《癌症传》维萨里抛弃了盖伦的黑胆汁学说,看似不同的脉络,揭示的却是共同的科学规律——医学科学在不断地扬弃中阔步向前,西方传统医学最终得以破茧成蝶,成为今日的现代医学。体液学说乃是西方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石,但当后人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之后,体液学说彻底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也没有谁试图在癌症病人身体里去找什么“黑胆汁”了。反观中医,至今仍将阴阳五行奉为圭臬,还有人试图找到“经络”,且屡有“惊人发现” 本来经络不过是古人对血管(也许也包括大神经?)走向的粗略描述,这种可贵的观察自然无可厚非,可当人类的解剖学发展起来之后,中医连正视古人错误的勇气都没有,一帮无耻的不肖子孙硬是编出经络并非实体的谎言,流毒至今。《癌症传》中的医学,是活的,不断进化发展的现代医学,今天的癌症研究者,断然不会再到希波克拉底和盖伦的著作中去寻找灵感,可《黄帝内经》在有些所谓的“医生”心里,仍有至高无上的位置。当我们已经能够乘坐现代医学的飞机横渡太平洋时,偏有人抱着《黄帝内经》的棺材板子试图漂洋过海,而且他们还会对飞机竖起中指:你丫牛逼什么?没有汽油你就废了!哎呀妈呀,风浪好大……
我在《心外传奇》中尽可能地不愿多写战争,在我的价值体系里,人类为拯救生命做出的种种努力,其价值远远高于任何一次战争,科学家的价值远远高于军事家……但因为战争导致输血技术的迅速成熟,因为战争使心脏外科多了许多实践机会,却又是我不得不直面的真实,处理这部分时,我很纠结。在《癌症传》中,有着更为纠结的记述,一派化学家殚精竭虑只为发明杀人利器——毒气,另一篇却呕心沥血只为寻找救命良药,谁能料到这种看似绝对两极的东西,却能殊途同归,一度臭名昭著害人无数的芥子气,居然为狙击白血病提供了重要思路。
《心外传奇》中提到过无数次失败,外科医生在不断地失败中,寻找到了直达心脏内部的手术方法;而《癌症传》的一次失败,却导致直接反其道而行之的一次“成功”——叶酸可以治愈某种贫血,可当科学家法伯尝试用叶酸治疗白血病时,却遭到了惨败,非但没能取得任何治疗效果,反而加速了白血病患儿的恶化,这让法伯一度声名狼藉,儿童医院的医生们也大为愤怒。怎么办?既然叶酸根本没有治疗效果,那么放弃叶酸岂非顺利成章的事么?被残酷的现实揍得“鼻青脸肿”的法伯,居然在这一次惨败中取得了重大发现,既然叶酸能够促进儿童白血病细胞的发展,那么,如果用某种药物切断病童体内叶酸的供应,将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比如用一种叶酸拮抗剂能否阻挡白血病这一死神侵蚀患儿的脚步呢?如此重要的一步,居然是这样鬼使神差地走出来的。
癌症作为一个疾病的集合,远未彻底向人类臣服,但正是由于法伯等人的不懈努力,抗癌的效果早已今非昔比,然而作者终于没有让任何人成为书中的主角,反而却为一个疾病立传,这是为什么呢?
在癌症日,翻开《癌症传》,你也许能找到答案。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