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5
本文作者:云无心
因为胶原蛋白,科学事实和科普表达之间的关系又掀起了一场争论。对胶原蛋白美容的忽悠营销,我从09年就开始批驳,此后也在很多文章和访谈中批判过。对于我的文章是不是为它辩护这种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实在没有兴趣讨论。想看热闹的闲人们 ,让大家失望了。
不过,对于在科学事实和传达方式之间如何平衡,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一贯坚持的理念是:反对不靠谱的东西也不能用不靠谱的理由。可以避免讨论普通人不好理解的内容,但一旦谈到了,就不能为了所谓的“观点明确”而扭曲事实。
仔细回顾一下这次胶原蛋白事件的前前后后,这个例子很好地展示了“用不靠谱反对不靠谱”所带来的问题。在慢慢剖析之前,先说一个简单的例子:
当年蒙牛推出了造骨蛋白,基于科学的理论与实验证据,这个产品当然是忽悠。“赏心悦目”的科普是这么做的:
这个造骨蛋白有用吗?——没用,因为所有的蛋白吃下去都会被消化成氨基酸,不会有作用。
这个造骨蛋白安全吗?——不安全,因为如果它躲过消化进入血液,就可能致癌。
这两个回答当然是简单明了,分别用左手和右手回答的话,忠实的粉丝们也不会让它们去互搏。
但是,那些纠结于“到底该不该吃”的人们不是忠实粉丝,他们会去寻求别人的回答,比如厂家的代言人完全可以这么回答:
这个造骨蛋白有用吗?——有用,连反对我们的XX专家都说了,它可能躲过消化进入血液。
这个造骨蛋白安全吗?——安全,连反对我们的XX专家都说了,它吃下去会被消化成氨基酸,不会有害。
那些非忠实粉丝的消费者,如何能从这两个回答中分辨出哪个是“正确”的?
【皮肤犹如院墙,上面画了美丽的画儿,关于这个比喻,推荐阅读:【美丽专题】:胶原蛋白美容与院墙上的画】
按照我的科普理念,回答是这样的:
这个造骨蛋白有用吗?——理论上有用的可能性非常小,厂家没有拿出可靠的实验证据前,应该当作没有用来对待。
这个造骨蛋白安全吗?——它在牛奶中有一定天然含量,在正常含量下不会导致安全问题。但如果通过额外加入大大增加了含量,就需要进行安全验证。厂家没有拿出安全验证的实验证据,所以该持怀疑态度。
这回答当然有点绕,但中学语文能够考及格的人应该不难理解。理解了这样的回答,厂家还有狡辩扯淡的空间吗?
这次的胶原蛋白之争情况大抵类似。
讨论起源于与全国营养大会的一个报告。一个扯淡的营养师写了一条混淆视听的微博,把营养大会上的一个报告当成“全国营养大会的推荐”,让诸多卖胶原蛋白的人兴奋异常。在@营养医师王兴国 和我质疑这位营养师的微博之后,@烧伤超人阿宝 发出了那条热门的微博,把批判胶原蛋白引向了高潮。不管是王兴国、我、还是阿宝,都只是在谈“胶原蛋白不能美容”这个结论,并没有过多涉及这个结论的依据。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很多人把“所有的蛋白都消化成氨基酸才能吸收”作为理由来批判胶原蛋白。这个理由看起来当然是简洁明快,对于那些本来就不相信胶原蛋白的人也的确赏心悦目。不过,对于那些本来就半信半疑、心理上还希望它有用的人——她们才是真正需要科普的对象——就造成了这样的错觉:“如有它不是变成氨基酸才被吸收,那么就可能有用了”。
“多肽可以直接吸收”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非主流发现”,而是一个明确的科学事实。推销胶原蛋白的人也就很轻易地拿出了学术文献,证明“胶原蛋白肽可以被直接吸收”。这些文献本身并不能说明“胶原蛋白能美容”,但是它打破了前面灌输的“结论”,那些刚刚被“简洁明快”过的人会对前面的辟谣产生深深的怀疑,可能又重新倒向骗子了。
这并非臆测。即使是此前热心传播“胶原蛋白无助美容”观点的网友,也有人感到了困惑。一位网友就发信问我怎么解释那些文献——我相信,他不是一个人,会有许多人有这样的困惑。当然,“赏心悦目”的科普用的依然是简洁明快的理由:“那些研究都是被胶原蛋白厂家收买的,想做出什么结果就做出什么结果”。这当然能获得忠实粉丝们的拥戴,但那些文献毕竟发表在严肃的学术期刊上,“收买”二字又如何能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把“胶原蛋白美容”替换成“转基因安全”,不就是顾大妈赵编剧之流成天挂在嘴上的么?这二者的思维方式又能有什么区别?
虽然会被许多人指责为“可能被骗子利用”,我认为该做的事情还是是:告诉公众“胶原蛋白肽可以被直接吸收”在蛋白中并不罕见,但它“能被吸收”不能得出“吸收之后帮助皮肤”的结论,这些文献也“证明不了胶原蛋白能美容”,所以卖胶原蛋白的人是在混淆视听。
然而还是有人不甘心,用“二肽三肽从肠道吸收之后会被二肽酶、三肽酶水解,所以还是以氨基酸形式进入血液”来为此前的理由辩护。这一生物学机理本身没有问题,但它依然不能阻止有的肽能直接进入血液。于是再来一次轮回,卖胶原蛋白的人拿出在血液中检测到肽的文献。那些摇摇摆摆的消费者,被折腾得对这些“科普”还能剩下多少信心?这些真正需要科普的人,没准还觉得骗子更加可信一点,至少人家没有没有在科学事实上变来变去。
如果一开始就不用那个不靠谱的理由来“简单明了”,这种折腾根本就不会发生!
按照我的理念,可以不提消化吸收的问题,只告诉公众“商家鼓吹的功效没有科学证据的支持,他们所说的文献也证明不了他们的结论”。如果要从消化吸收的层次上来解释,一开始就不要隐藏科学事实,而是把完整的情况说清楚:“虽然胶原蛋白肽的吸收速度要快一些,也有些小肽能被直接吸收进入血液,但这都不意味着有助于你的身体合成胶原蛋白。所以,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验证据,不应该相信他们鼓吹的功效。” 固然这些话需要中学的语文理解能力,但大多数的读者,还是念过中学并且能把语文考及格的吧?这样稍微复杂一点、不那么赏心悦目的表达,不就把胶原蛋白经销商们忽悠扯淡的最后那点空间都给堵住了么?
针对现实产品进行的“科普”,是否只是写给忠实粉丝看的?每个作者自有自己的理解,我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影响那些在科学和被骗之间游弋的人群。“简洁明快”确实更容易传播,但如果这种简洁明快是通过扭曲科学事实得到的,一旦被骗子们指出,那些游弋的人群反倒是更容易倒向骗子——这跟“有关部门”的种种“维稳方式”,并无本质不同。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