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本文作者:riset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图片出处:colegiodearquitetos.com.br】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哈默雷特王子面临的抉择。尽管这种逼仄的两难困境在日常生活中很难遇到,但芸芸众生的人生之路同样是由一个个选择组成的。正确还是错误?这不仅是人们在做出选择之前要仔细思量的问题,更是科学家们关注的课题。
美国西北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亚当·格林斯基发现,和流感病毒一样,错误的选择同样也能传染。在他看来,多次非理性地跌入同一条河中,是人类根深蒂固的特点。比如在绵绵熊市中,不断补仓以贪图低成本的小散户,心中总抱着有朝一日卷土重来的美好期望,而不忍心割肉斩仓。殊不知,这部分对于抛盘空方如同雪中送炭的接盘资金,是小散们很长时间也难以挽回的“沉没成本”。而这一场景只是人类非理性选择的一小部分而已,如何避免沉没成本的悲剧重现,有时候听没有利益冲突的局外人的明智意见似乎是个好办法。
格林斯基和同事招募了若干大学生志愿者,让他们代替一位此前从未谋面的人(实际上,这个人完全是科学家虚构出来的)进行决策。在介绍完这位神秘人的背景身份后,根据志愿者的感受,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自认为和神秘人有点所谓的关系——比如出生年月相同或是同年入学,一组则没有丝毫的联系。结果发现,在一项虚拟的竞标投资游戏中,前者损失本金的可能性比后者要高出60%。
格林斯基还将他的研究结果与如今的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以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面对危机时作出的选择为例,他指出,企业如果想挽回错误决策造成的恶果,需要完全不想干的局外人来力挽狂澜。比如通用雇佣的新CEO是浸淫业界已久的局内人,而福特则从飞机制造公司波音挖来了艾伦·穆拉利。现在的分析人士都认为,福特的复苏速度要比通用快很多。
不过并不是每种选择都如此简单,有时候选择的结果正确与否往往要很多年后才看得到。迷茫地站在一个选择的当口时,或许弗洛伊德的“大事靠直觉,小事靠理性”和李开复的“跟随我心”能够帮到我们。这就是所谓的直觉选择,就如同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般,一切分析、反馈、判断、决策的过程都融化为最简单也最复杂的直觉。
事实上,心理学家在研究中也观察到了直觉选择的优势。消费者在选购大件商品(例如买房和买车)时,如何进行选择才能挑到满意商品?荷兰科学家发现了有趣的研究结果。在一项选车测试中,80名参与研究的受试学生都浏览了4种车的详细资料。在做出选择之前,要求一部分学生完成4分钟的字谜游戏,而另一部分则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同样时间的深思熟虑。字谜游戏可以占据人的注意力,使其无法为选车而分神,因此最后只能依据直觉进行选择。选择结果经统计发现,直觉做出的选择结果更优,也更能让自己满意。
当然,决不能将抓阄与直觉选择等而论之,灵光一闪的背后其实蕴含着选择人自身的经验总结、知识积累以及分析能力的结晶。在直觉选择的经典案例微软收购hotmail的谈判中,创始人萨伯尔巴蒂亚利用冷静的头脑、聪明的创意以及印第安的文化背景,凭借自己的直觉定下了4亿美元的价格。最终,在1997年的新年之夜,他成功了。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