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本文作者:化石
说到蝙蝠,大多数人第一个跳出来的映像,恐怕就是在夏季夜空中飞舞、忙着捉虫的那些小家伙们。它们用超声波捕捉飞虫的本领众人皆知、堪称一绝。可有的蝙蝠不光能用超生波捉虫,它们还能捉更大的猎物——鱼。
世界上具备捕鱼本领的蝙蝠并不多,一共才发现了4种,包括南美的索诺拉鼠耳蝠、墨西哥兔唇蝠、南兔唇蝠和中国的大足鼠耳蝠。这对于种类数占全世界哺乳动物种类总数1/5的蝙蝠家族来说真可谓是沧海一粟。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后足异常发达;长而锋利的爪向前弯曲,足底光滑少毛——适合捞鱼;尾翼膜结合的位置很高(在胫骨上部与其愈合)——有助于捕鱼时减少阻力。蝙蝠捕鱼的方式和捕虫类似,都是通过超声波定位鱼的位置,然后发起进攻,所不同的是,蝙蝠必须用自己的脚爪来捉鱼,而不是像捕虫那样直接用嘴巴去咬。捉到鱼以后,蝙蝠会用脚爪握住鱼塞到自己的嘴里,进食方式有点像猛禽,只不过它们是倒挂着进食的。
【兔唇蝠科的Bulldog bat,图片出处:维基百科】
科学家拍摄过不少蝙蝠捕鱼的精彩镜头,网上也有相关的视频可以欣赏。其中有一个视频的名称很有意思,叫做“吃鱼的蝙蝠和吃蝙蝠的鱼”。难道蝙蝠也会失手而被鱼吃掉吗?
在演示了蝙蝠捉鱼之后,视频讲述了这么一段反转的故事:一只食鱼蝙蝠在捕食过程中出了差错,不小心扎进了水里,这下可糟糕了,因为蝙蝠的毛没有一点防水性能,反而会因为吸水变得沉重,使得蝙蝠难以飞行。那只蝙蝠就是因为这样而被困在了水中。这时,水中的鲶鱼开始蠢蠢欲动,把蝙蝠当成了猎物。最后,蝙蝠在生死关头猛一发力,挣脱了水面,终于逃脱了沦为鱼食的厄运。
不过,如果因为这样就把鲶鱼说成是“吃蝙蝠的鱼”,好像是不太恰当。对于已经落难的蝙蝠,只要是体型够大的食肉鱼类,都能轻易得手。对它们来说,落到水里的蝙蝠就和投进水中的一块肉没有什么区别。难道我们能把所有这样的食肉鱼都称为“吃蝙蝠的鱼”吗?
其实,自然界中的确存在一种名副其实堪称“吃蝙蝠的鱼”,它和普通食肉鱼的区别就是会主动出击,把正在飞翔中的蝙蝠当成自己的攻击对象——哇,这本领可不一般——它会是谁呢?
其实这种鱼对我们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大多数人可能都在水族馆或者花鸟市场见过它们的身影,也许有的人家里还养过呢。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鱼吃蝙蝠所需要的条件,来逐渐揭露它的身份吧。
首先,毋庸置疑,这是一种体型颇大的食肉鱼类,嘴巴也不小——至少能让它一口咬住蝙蝠将其拖入水中。(养过食肉鱼的同学赶紧举手!按体型大小给这些食肉鱼排个队!)
其次,这种鱼生活的地方一定得有蝙蝠,而且蝙蝠会接近有这种鱼生活的水面——否则哪儿来的蝙蝠给它吃呢?而除了那4种会捉鱼的怪胎,大多数蝙蝠接近水边的目的,多半是为了获取淡水。——如此说来,这种鱼是淡水鱼的可能性非常高。(养过海水鱼的同学可以不要为它们费脑筋了。)
第三,吃蝙蝠的鱼和吃鱼的蝙蝠其实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它们适应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对于在空中飞行的蝙蝠来说,它不能潜入水下,而只能捉贴着水面游泳的鱼,当然鱼要是能主动跳到空中,那就更好了。——这就是为什么索诺拉鼠耳蝠会愿意和危险的鲨鱼合作,吃那些被鲨鱼惊出海面的小鱼;而中国的大足鼠耳蝠也偏爱更易跳出水面的宽鳍鱲作为食物。而对于生活在水中的鱼来说,问题正好相反。捕猎的机会也往往只存在于蝙蝠贴近水面的一瞬间。要指望蝙蝠失误跌进水里,这机会实在是太渺茫了;而作为捕食者,若能够出其不意、强有力地在瞬间跳出水面,捕猎的成功率就能高出很多。——所以,要做吃蝙蝠的鱼,它应该生活在上层水域,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跳跃本领!
答案到这里就呼之欲出了。特别是养过它的人,现在也许能报出它们的名字了吧——没错,就是龙鱼!
龙鱼的正式名字叫做骨舌鱼,是一种相当古老的鱼类。据说它们的分布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佐证呢。它的嘴巴足够大,体型也惊人,大多数在笼养条件下就能长到1米左右,野外的能长到更大。其中的佼佼者巨骨舌鱼长到5米也不成问题(这可是最大的淡水鱼啊,建议大家都去水族馆参观下,淡水鱼长成这样真的很震撼)。大多数龙鱼都是标准的食肉动物,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跳出水面捕捉小昆虫对它们来说是小菜一碟(间接证据:有养过龙鱼的人心痛告状——我的龙鱼跳出鱼缸自杀了……)。所以只要有机会的话,小鸟和蝙蝠都会沦为它的食物。在英语国家中,龙鱼还有一个名字叫做“Bat-eating fish”,直译一下,这不就是“吃蝙蝠的鱼”嘛!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