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9
本文作者:Lewind
《2001》、《2010》、《2061》,以及《3001》,这四本小说组成了英国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爵士著名的《太空漫游》系列。这个系列的第一本出版于1968年,最后一本出版于1997年。前不久,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典藏版的精装《太空漫游》四部曲,所用的原文版本是千禧年版。
坦率地讲,作为一名普通的科幻迷,我实在没有资格给克拉克的作品写书评,更何况还是《太空漫游》这样的经典中的经典。受邀作此书评,实为荣幸。要知道,这几部经典之作出版的年月已久。名家的书评,乃至专业的解读都不在少数,落笔之处难免雷同。我也只有尽己所能了。
未署名的作者库布里克
《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可能比这部小说还要有名。它对于太空生活的精确表现,是后来很多著名科幻电影参考的标杆。这之中包括一些公认为科幻电影早期代表作的作品,比如《异形》和《星球大战》。
很少有人知道的一点是:克拉克的小说既不是电影剧本的创作依据,也不是依据电影写成的,而是与电影同步创作的。在《2001》的序言中,克拉克详尽记录了这个过程。
最早是库布里克来找克拉克,想要一起制作一部“前所未见的新电影”。然后,他们选定了克拉克早期一篇失败的参赛短篇小说《前哨》作为故事的基础。两个人经过几个月的商讨,大致确定了故事的主体框架。然后,克拉克就同时开始了剧本与小说的创作,有些地方适合用电影来表现,有些地方则更适合写成文字。到了后来,克拉克还会根据库布里克拍出来的电影毛片,重新写作小说中的某些章节。所以,或许我们可以说,库布里克是小说《2001:太空漫游》一位未署名的作者。
虽然《2001》是库布里克最为著名的一部电影作品,但其实他在此之前就已经小有名气,尤其以大胆的创作风格而著称。在《2001》之前,库布里克曾经拍摄了一些饱受争议的电影,比如描写女童恋的《洛莉塔》。他将这种不去迎合大众的风格一直保持到了最后一部作品——《大开眼戒》,由当时还是夫妻的汤姆·克鲁斯和尼克尔·基德曼主演。这同样是一部饱受争议的电影。在这部电影完成制作后四天,电影鬼才库布里克与世长辞。
其实,《2001》同样不是一部迎合大众口味的电影,带有着深刻的库布里克印记。在电影的前一个小时和最后半个小时都没有一句对白。这让很多今天的年轻人失去了把它看完的耐心。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感觉电影的主题过于晦涩朦胧,难以接受。
对于电影而言,小说恰恰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如果你既看过《2001》的电影,又看过《2001》的小说,就会发现两者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故事,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然而,这部小说的确可以帮助你了解电影中所没有交待的很多故事背景。更重要的是,电影《2001》中所蕴含的丰富哲学内涵,在小说《2001》中得到了细腻的诠释。
费米佯谬的哲学
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又要去向何方?这是令哲学家忧心忡忡的问题,也是生物学家试图用进化论做答的问题。而克拉克则通过《太空漫游》系列给出了他心中的答案。
在故事甫一展开的时候,远远超越人类的外星文明就隆重登场了。虽然这种文明的形态始终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他们直接干预人类进化的手段显示出了高超的科技力量。此后四部曲的故事发展,全都与这种神秘的外星文明有着关联。
关于外星文明存在与否的问题,最著名的哲学思辨大概就是“费米佯谬”。这源自于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费米与同事的一次随口争论,他宣称“如果外星文明存在的话,它们早就应该出现了。”
对此,后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甚至包括在学术期刊上刊登的严肃讨论。直到今天,人们仍在寻找着新的答案。比如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描绘的宇宙社会学“黑暗森林”原理,也是对“费米佯谬”的一种回应。
而克拉克的《太空漫游》系列,整体就是一种关于“费米佯谬”的解释。从最初的外星文明主动干涉,到之后几百万年的沉默,再到对于“伽利略世界”的干涉,一直到最终再次干涉人类文明的可能。人类文明始终与外星文明纠缠不清。
这样一个伟大的外星文明对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不是上帝在现实中的替身?又或者扮演着家长的角色?它究竟会是人类的守护者,还是操作着“人类”这个实验品的实验员?这些问题,读者们应该可以在阅读《太空漫游》四部曲时找到答案。
在克拉克看来,或许外星文明其实意味着我们的家园。因为,我们人类的第一缕智慧曙光源自那里,也终将归于那里。
踏上归途的奥德修斯
有的读者可能听说过《太空漫游》的另一个中译名《太空奥德赛》。其实,后者才是对原书名的直译。为什么要使用奥德赛作为书名?克拉克无论是在故事里,还是在几个版本的序言中,都从未言明。不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并不复杂。
《奥德赛》是荷马史诗之一,记叙的故事发生在《伊利亚特》之后。在故事中,依靠木马藏人最终攻占特洛伊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离开特洛伊之后惹怒了海神波塞冬,受到百般阻挠,同行的伙伴也全都葬身大海。之后,奥德修斯克服了种种困难,战胜了魔女,克服了海妖的魅惑,穿越了海怪的领地,摆脱了神女的纠缠,历时十年才终于得返家园。然而,在家等待这位英雄的仍是麻烦。在儿子的协助之下,奥德修斯最终杀死了恶徒,找回了家园平静的生活。
回家——这就是《奥德赛》的主题,同样也是《太空漫游》四部曲的主题。在《2001》中,鲍曼最终回归于群星之间。既然人类的智能都是群星之间那个神秘的存在所赋予的,那么来自太空的人类回归太空,自然是一趟回家的旅程。在《2010》中,弗洛伊德和他的俄国朋友们面临着无法回到地球的巨大危险。最终,凭借着科学的力量,他们找到了一条出奇制胜的巧妙道路,终于安全回家。在《2061》中,弗洛伊德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脱离了肉体的限制,走上了与鲍曼相同的回家之路。在《3001》中,一位让人意想不到的主角从太阳系的边缘回家了。之后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他的回家展开的。
其实,若以《太空漫游》的视角来看,人类文明来自于太空的智慧火种,而我们所做的每一步太空探索,都只不过是向着家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可以说,人类终其历史,始终是走在回家的路上。
作为一个文明,人类只是孑然一身的孤儿。环顾无边无际的宇宙,人类深埋于无尽的孤独感之中。这是人类最不喜欢的感觉之一。早在《2001》开篇,我们就看到了人类祖先的群居生活。孤独对他们往往意味着死亡。这种认识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基因之中,让我们懂得恐惧。然而在《3001》中,我们最终还是因为恐惧而将外星文明的实质性接触拒之门外。
在浩瀚的宇宙之中,是否存在一个智慧文明的大家庭,让人类文明可以最终找到归宿,找到回家之路?这或许才是《太空漫游》系列带给我们的终极思考吧。
(原文已发表于《北京晚报》,本文有较多删节。)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