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04.25

本文作者:瘦驼

本文发表于2011年7月,当时一则新闻报道“山西临汾万只青蛙涌上路面”,由此在网上引发了“青蛙散步,预兆地震”的说法。瘦驼借此话题写就此文,指出了青蛙散布的真实原因。雅安地震发生后,“动物预报地震”的说法再次被人提起,青蛙想必早晚也会被授予“地震预报”的功效,谨以此文澄清一二误区。

近日,又有山西临汾的大群“青蛙”刚刚经历完全变态的过程后,集体跳上公路。此情此景一出,专家们又压力很大。

新民网2011年6月29日报道:“山西临汾万只青蛙涌上路面,专家称系自然现象。”首先,这图中的“青蛙”很可能是中华大蟾蜍,只是它们太小,图又没有细节,故而看不真切。求自然控的达人们鉴定。图片来源: 张莹超 / 山西晚报】

汶川大地震之后,有网友声称蛤蟆集体散步的奇观是“地震先兆”。不少网友嘲笑说“养(地震)专家不如养蛤蟆”。这阵“蛤蟆风暴”很快席卷神州大地,当年512地震之后,贵州桐梓、福建连江、四川巴中、浙江平阳、广东深圳、山东平度等地陆续报告有蛤蟆集体散步,一时间地震疑云密布。

蛤蟆风暴并没有随着地震阴影散去而消停,这不到了初夏时分,全国各地的蛤蟆散步事件又多了起来。

集体散步源于“爱情”

蛤蟆并不是严格的分类学意义上的名称。它们都属于两栖纲中的无尾目,也就是俗称的各种蛙和蟾蜍。这是脊椎动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目前发现和命名的种类有5000多种。

暮春时节,在泥土里熬过一冬的蛤蟆们在阳光和雨水的召唤下活跃起来,开始向有水的地方进发。动物学家们发现,这些家伙会像鲑鱼一样,返回出生地进行繁殖。赴这场“无遮大会”的家伙步调如此一致,常让某地一夜之间出现大批蛤蟆。以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的中华大蟾蜍为例,其繁殖季节在4~5月,有些可到6月。在某些地方其种群密度可达3600只/平方公里,集中到某一个水塘时,情势相当壮观。别以为这种景象只会出现在乡间,即便是城市里,蛤蟆大会也在各种水洼里上演。(视频) 2007年的一个调查显示,上海市市区17个城市公园中,每公顷金线侧褶蛙的平均数量高达127只,与之接近的黑斑侧褶蛙也达到了97只。蛤蟆一个个急匆匆流着哈喇子,冲回老家干“好事”,却被误作地震的先兆。蛤蟆们可顾不上悲催,它们得抓紧时间,在水洼干掉之前完成相亲、相爱、产卵、孵化直至小蝌蚪蜕变成小蛤蟆的过程。

正是由于繁殖的这种不确定性,蛤蟆们大多采取广种薄收的繁殖策略,雌蛤蟆的产卵量都很惊人,往往以千计。这样一来,闹翻天的蛙鸣过后,就会是满坑满谷乌漾乌漾的蝌蚪,以及过不了多久,满地乱蹦的小蛤蟆。显然,由于成长道路上充满艰险,刚刚褪去尾巴的小蛤蟆要比成蛙数量多得多,因此,当小蛤蟆离开“幼儿园”奔赴各地的时候,也会形成壮观的蛤蟆风暴。

有时,这些家伙会不顾死活地涌上公路。车祸成了很多种类蛤蟆濒临灭绝的原因。为此,很多国家在公路上设置蛤蟆用的安全通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蛙声逐渐淡出了很多人的记忆。在城市里,找一块泥地、一片干净的水塘已近乎奢望。难怪城市人看到蛤蟆聚会后感到如此陌生和恐惧。

蛤蟆陷入艰难时光

2004年10月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的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上有1856种蛤蟆生存受到威胁,2489种蛤蟆的数量在下降。报告估计,未来100年内近半数种类蛤蟆将完全消失。

蛤蟆们的最大灾难是栖息地的消失。热带雨林是许多蛤蟆的家园,但雨林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着。由于这一原因,1989年以后,著名的金蟾蜍就再也没被发现过。

污染也是大问题。在紫外线辐射增加以及水污染面前,蛤蟆没有还手之力。美国地质调查局2000年发布报告指出,美国44个州出现了蛤蟆畸形的现象,有的地区的60%蛤蟆都成了怪物。到目前为止,人们也没有完全搞清楚问题之所在。

最后,交通运输业让疾病得以散播。在巴拿马,泽氏斑蟾一直被视作吉祥物。前段时间,生物学家发现它们彼此相遇时,会互相挥“手”。可惜,我们再没机会了解它们挥手的含义了,一种对蛤蟆致命的真菌沿着新修建的公路迅速扩散。泽氏斑蟾已经野外灭绝。

与地震先兆相比,我们更应关注泽氏斑蟾的挥手:挥别家园,还是在向人类提出警告?

关于本文

本文的另一个版本已于2008年6月8日发表于《新京报》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
回到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