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04.16

[小红猪]发怒有理

本文作者:小红猪小分队

译者:李璇

校对:陈思

原文:Do get mad: The upside of anger

【图片出处:amumag.com】

“人皆发怒,此非难事。其难在于时间、地点、人物、 目的、方式全部恰当有理,却非世人皆能掌控。”

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修辞学》里曾经如上描述愤怒。现在看来古希腊哲学家的定义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稍有偏差。如今,人们常常把愤怒视为一种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的毁灭性情绪, 在掌管愤怒的领域已经充斥着太多关于“如何压抑心中的怒火”这样的课题。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考虑,愤怒也没有那么糟糕。在私人关系,生意商洽,社交活动等情境下,适当培养一些不满情绪或许还会对我们有利。

“愤怒通常被视为负面情绪,是由于这种经历总是不令人愉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者Brett Ford这样说,“但是愤怒这样一种情绪体验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从长远角度考虑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和健康指数。” 想要获利的诀窍在于,去了解何时何地,为何如何生气,就像亚里士多德描述的那样。发怒也是一种需要策略的技巧,我们要学会主动地控制它,而不能让它反过来操纵我们。

哲学家们一直在思索,究竟是什么会激发人们心中的怒火? 通常来讲这是一种激惹状态下的情绪反应:譬如说,下属以下犯上,小孩被欺负, 亦或是领导作出的决定丝毫不顾及你的个人感受——这些都是会引起人发怒的导火索。人们生气的时候伴随着生理上相应的变化,例如心率加快,应激激素激增。然而人与人对这些“导火索”的反应程度和处理方式却千差万别。 (参照“The angry brigade”)有一点毫无疑问的是,那些毫无节制发怒的人,承受的痛苦也比正常人多很多。暂且不论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什么影响,这些人在人际关系上所遭受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妻儿、老板、家庭成员都提心吊胆,他们把所有人都吓得远远的。” 位于英国东格林斯特德的愤怒管理协会主管Mike Fisher这样说道,“事实上这类人太多了,他们众叛亲离,每天所做的就是沉溺在自己的情绪深渊中不可自拔。”

无论是街头纷争还是聚众暴乱, 毋庸质疑愤怒是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尽管如此,也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愤怒或许时而有益。在美国9/11时期一项颇有影响力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点。哈佛大学的Jennifer Lerner在恐怖袭击后九天之后采访了一千名美国成年人和青少年的看法,并做了追踪研究。她发现那些对恐怖组织更深恶痛绝的人比那些惧怕恐怖组织的人对未来表现得更乐观。统计数据表明男性比女性更为激愤,总体来讲也更为乐观。 同时她也发现,那些煽动群众愤怒情绪的媒体舆论使得人们对恐怖袭击变得无所畏惧,甚至会去支持更激进的公众反应而不是选择妥协。(参照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4, p 144

选择健康的生气方式

Lerner在一次实验研究中发现,从血压,应激激素等指标来看,在应激条件下产生愤怒情绪的个体相比于产生恐惧情绪的个体在生理上的变化要小得多。 (参照Biological Psychiatry, vol 61, p 253)这意味着,假如当前情境下愤怒是合理的,那么产生这种情绪并没有那么糟糕。 Ford 近期对这项研究做了延伸,他与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Maya Tamir共同发现, 在与他人起冲突时多用辩论不满来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人,比那些“和事佬”的生活品质要高一些。(参照Emotion, vol12, p685) 那些能够自然而然“发飙”的人在情绪智力上的得分往往较高,这或许有些反直觉,但说白了愤怒虽然令人不愉快,有时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好处。

Lerner的9/11研究里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由英国斯特林大学的Andrew Livingstone提出的, 激起民愤以抵抗外敌的重要性。Andrew的小组曾经做过这样的研究:他选了一些有共同特点的被试组(比如都来自南威尔士) 和一些随机组,来测试他们对一些激惹事件的反应。 比如说, 政府将撤销对南威尔士历史遗址的保护。研究者发现,比起其他情绪来,愤怒更能够使人们同仇敌忾,激发他们共同起来行动。

Ford说“从性质上来讲,愤怒是一种相对比较‘耗能’的情绪。” 他所做的研究表明,愤怒感会使得人们想要“寻求奖赏”(参考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21, p 1098)。如果是想拥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或是寻求更广泛的社会改良,怒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你达成目标。“圣雄甘地,以及他的非暴力反抗主张,就是一个很好的控制愤怒的典型例子,” Fisher说道,“历史上有很多大人物,譬如说南非领袖曼德拉,非裔美国人权利提倡者马尔科姆,他们都运用愤怒的力量改变了国家的命运。他们没有使愤怒成为一种伤害,相反地,他们巧妙地改变了愤怒的航向,把它引向治愈。”

来自英国圣安德鲁大学的Nicole Tausch持这样一种观点:愤怒在促进社会运动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支持作用。在德国学生抵制学费的运动中,在印度穆斯林对不平等的反抗中,以及在英国穆斯林对反对政府“反恐战争”的运动中, Tausch和她的同事发现愤怒实际上是起到积极作用的。 尤其是它可以激发人们采取和平的示威游行来劝阻对手,以期修正社会的不平等。 (参考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101, p 129) 在政治方面, 愤怒情绪是一种标志着个体与政治系统仍持有联系的信号,“在抗议中表达出来的愤怒情绪,与其说是一种威胁,倒不如说在昭示着一种健康的民主系统。” Tausch这样说。

如果说愤怒可以使社会运动节节升温,它同样也能为己所用。无数科学证据表明,愤怒情绪能够在职场中起到积极作用, 不过这得取决于你如何、对谁表达愤怒。

【图片出处:www.tiptoptens.com

在工作环境中, 表达愤怒和不满有时候会让主管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比单纯的惩罚员工要有利多了。(参照Human Relations, vol 64, p 201) 一些具有超前意识的管理人员甚至会刻意的培养愤怒情绪——至少在某种情况下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员工一旦感到愤怒,就会在头脑风暴中表现得更加无拘无束,从而提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 (参照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vol 47, p 1107)

职场上的愤怒

一些证据表明商界和政界的领导在面对丑闻的时候,那些忿忿不平的人要比那些无地自容的人会取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参照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80, p 86) – 至少对男性来说是这样的。然而人们却一致认为在职场中易怒的女性——不论她是CEO也好还是管培生也好——得到的社会评价要普遍低于易怒的男性。 女性的情感宣泄更多程度上被认为是与个人性格紧密相连的 (“她就是个脾气暴躁的人”);男性就不一样了,人们认为他们表达愤怒仅仅是对外界状况的回应。耶鲁大学的 Victoria Brescoll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是一个代表,作为一位女政客, 她已经饱受非议,批评她的人都说她脾气暴躁。” (参照 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19, p 268

已有一些研究表明,那些很high的谈判者更能为己方争取到一个好结果。但在2010年,来自法国INSEAD商学研究生院的Hajo Adam揭示了一个重磅的意外。 他的研究最初是为了考察同事们(INSEAD在世界各地建有分校)对于发怒这事儿的不同回应,以及日本对外贸易大使在90年代与美国前总统的那场谈判中,又是如何消极应对比尔·克林顿气势汹汹的攻势的。受到这两件事的启发,Adam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找了一些学生志愿者做研究,结果发现,那些欧裔美国人在遇到激动的谈判者时比面对淡定的对手时会做出更多的让步,而亚洲人和亚裔美国人则不太容易受到对方情绪激动的影响。(参考Psychological Science, vol 21, p 882) Adam 认为这反应了对“情绪失控是否合理”这一问题的判定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常模。

明智审慎地运用愤怒情绪,在社会上、在职场上都会有收获各种各样的益处。不过,这里先让我们把以上这些研究暂且放到一边,看看在家庭生活里愤怒又是如何在起作用的呢? 当面对你最亲近的人的时候,保持冷静避免争执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或许不是的。 来自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名誉教授 Ernest Harburg认为,有时候和伴侣吵架拌嘴意味着一种健康的关系。 他的研究小组发现,相较于那些把愤怒情绪宣泄出来并随之化解矛盾的个体,经常压抑着负面情绪独自消化的人往往活不长。在他最近还未发布的一项为期三十年的研究结果里也表明,双方能够互相表达不满情绪的伴侣通常会活得更久。Harburg认为压抑怒火会使血压升高,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折寿。他说:“那些宗教人士及和平主义者所推崇的隐忍、压制愤怒的方式,事实上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同时Fisher提醒说,在一段关系中,发怒的同时也要保持起码的尊重。“说一句‘我生你气了, 我需要你倾听我、重视我、关爱我、优待我’非常简单, 但即便这样,人们也往往不大爱说。

就像文中最开始提到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控制自己的愤怒。并且仅仅控制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也需要学会如何恰如其分地应对别人的愤怒。 如果我们火上浇油,或者干脆忽视,结果都会不堪设想。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但在政治圈里,这种后果便会演变成巨大的灾难。 Tausch的研究小组发现在政治活动中, 如果一个政治团体向目标对象表达了愤怒和抗议却遭到无视,那么目标对象(可能是政府)即会遭到该团体的蔑视,进而采取一种“体制外”的政治举动——也就是诉诸暴力或者支持恐怖主义。

所有的所有,都是为了能够“正确的控制愤怒情绪,对合适的人、以合适的程度、在合适的时间、为合适的目的、用合适的方式”,包括对愤怒报以关注而非视而不见。Tausch最后强调说,愤怒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破坏性行为的催化剂,在社会关系中,它反而能够诱发积极的建设性行为。Face becomes flushed

愤怒生理学

盛怒之下,人们的身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 怒目而视
  • 面红耳赤
  • 咬紧牙关
  • 嗓音尖厉(女性)
  • 喉咙变粗(男性)
  • 心跳加剧
  • 胃痉挛,反胃
  • 四肢发抖
  • 分泌肾上腺素
  • 双手血流量增加
  • 呼吸急促
  • 冒汗
  • 躯体上提
  • 鼻翼扩张

【图片出处:www.spring.org.uk

愤怒小分队

同样面对社交情境中遭遇的轻视,有的人可能焦虑不安,有的人可能恼羞成怒,有的人可能怒气冲天的直接报以拳头。至今人们还不清楚究竟是为什么人与人被激怒的反应大相径庭,有人会害怕,有人会发火。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有些人的确是比其他人更易怒。

首先,男人比女人要火大。细分到每一个性别来讲,身体强壮的男子比瘦弱型的易怒,而美女比姿色略逊的女人要更容易生气。据澳大利亚昆士兰格里菲斯大学Aaron Sell的研究说明(参考Human Nature, vol 23, p 30),对于男性而言,身体的强壮程度大约解释了易怒程度方差的百分之二十,“我们的理论就是男人的强健和女人的魅力会使个体拥有优越感,在过去的进化史中,拥有这些特性的个体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对这种‘优势’作出表示的话,从结果来看,这些被赋予力量和姿色的人很有可能表达不满甚至发怒。”Sell这样说。

顺着这条逻辑,一些研究者认为高自尊也使得人们变得更易怒。然而英国愤怒管理协会的主管Mike Fisher却不这样认为。他的亲身经历令他相信那些自卑的人,不乏一些很有成就的人,承受了更多的社会压力,从而助长了他们的不满情绪。Fisher说,人们在压力环境下更易发怒,这就好比多数发达国家为自己的经济焦头烂额一样。

对压力的易感性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高度紧张、A型人格的个体比淡定自若的B型人格个体更容易发怒。说不准就是生理上捣的鬼:不安情绪(包括愤怒)是跟血糖控制能力密切相关的。(参照Diabetes Technology&Therapeutics, vol 14, p 303) 有一种被戏称为“战斗基因”的MAO-A事实上就是愤怒的始作俑者。然而,尽管拥有“战斗基因”的人通常更争强好斗,这倒也并不一定是由他们的易怒所引起的。

哈佛医学院的Ronald Kessler说,没有人知道间歇性爆发的情绪失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以不可控地爆发怒火为特征的这种心理问题,通常是在儿童时代后期发展起来的。2012年Kessler的研究小组报告说在美国,每12个青少年和成年人里面就有一个具备这样的症状,这比任何人所料想的比率都高。(参照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vol 69, p 1131)

不论是什么导致了过分的怒火,至今都还没有找到“解药”。Fisher说,一个常常感觉情绪失控的人通常必须做到相当努力才能去掌控它。他自己也是情绪失控的受害者,因而深知此中不易。无论如何我们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当我们慢慢变老的时候,我们会变得越来越平和、越来越淡定,这是个规律。

做个小测试!

你可以很好的控制愤怒情绪吗?还是愤怒经常操纵着你?通过英国愤怒管理协会的这个网上小测试,或许你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或许你不常发火,只是比较容易紧张激动?英国愤怒管理协会的主管Mike Fisher发明的这个压力专家测试或许能帮助你了解自己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应对生活中的考验。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
回到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