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03.17

本文作者:窗敲雨

2013年3月,中国首次出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报告。在经过2年时间之后,这种病原体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不再会引起人们热烈地讨论。然而与此同时,H7N9的影响从未真正消失:第一波疫情在2013年夏天逐渐减退,但好景不长,在当年秋季,病毒又卷土重来,造成了新一轮的疫情。截止到2014年9月12日,第二轮的H7N9疫情造成了318名患者感染,夺走了超过一百人的生命,感染病例的数量达到了第一轮疫情的两倍以上。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人感染H7N9又出现了第三轮疫情,散发病例至今仍然不时出现。

为什么H7N9病毒一再卷土重来?它在禽类和人群中以怎样的路径传播,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香港大学的管轶教授、朱华晨助理教授与他们的研究团队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之间对中国5省15个城市H7N9病毒的演变和传播规律进行了监测,这一研究成果于3月11日(北京时间3月12日凌晨)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1]。3月11日,果壳网科学人(科学G6会员窗敲雨)参与了该研究的新闻发布会,并对研究者进行了采访。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对湖州、嘉兴、绍兴、南昌、汕头、东莞等城市市场上的活禽进行了持续的取样检测。同时对人感染病例进行了采样分析。

朱华晨介绍说,在监测地区的家鸡呼吸道样本中,共检出了493例H7N9病毒,总体检出率为3%,在个别地区检出率达到了15%。在本次研究中,未从家鸭样本中检测到H7N9病毒。在市场活鸡中,H7N9的检出率不低,目前看来它们也依然是人感染H7N9的主要途径。她特别指出,这些检测阳性的鸡只在采样时大多看起来相当健康,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症状可以将它们与不携带病毒的个体区分开,这给防疫工作带来了更多困难。

wpid-XbPjqkpDqbwdpmLUosGkZmlPzYvWpwxg5KB8_TBPCxzvAgAASQIAAEpQ-2015-03-16-15-41.jpg

【采样城市及市场活鸡H7N9检出率。图片来自参考资料1】

通过对家禽和患者体内H7N9病毒基因谱系的分析,研究者发现H7N9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第二轮传播中,它们已经分化成了三个不同的类群,并与当地的H9N2病毒发生重组,产生了更多样的基因型。病毒HA糖蛋白(注:HA指血凝素,即H7N9中的“H”,是流感病毒表面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变异,不过它的免疫抗原性并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也就是说,此前获得的H7N9疫苗株依然是有效的,它们可以继续用于疫苗研发。

在第二轮疫情中,H7N9病毒从江浙地区向华南地区和周边扩散,影响到了范围更广的省市。除了中国东部、南部地区以外,人感染H7N9病毒的情况最近也出现在了距离更远的其他地区,例如新疆[2]。研究者指出,这提示H7N9病毒在中国的扩散范围可能比我们预想的更大。

在提及应对H7N9疫情的策略时,管轶、朱华晨均反复强调了检疫与活禽交易控制的重要性。关闭活禽市场、集中屠宰、禁止疫区禽类跨区运输交易,这些都是控制H7N9病毒扩散的重要手段。对一般民众而言,仍应注意避免接触活禽、注意手部卫生、彻底烹调禽类肉蛋。

从目前报告的数据来看,H7N9病毒还不具备在人群中大范围传播的能力,与“甲流”H1N1等病毒相比,它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力也很有限。不过,必须警惕H7N9病毒在未来发生变异、传播能力提高的可能性。现在检出H7N9的地区越来越多,禽类中的检出率上升,而感染个体基数的增加也会使病毒有更多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机会。朱华晨表示,我们现在处于一种“临界点”的状态:如果加强监控,可以将风险控制到最小,而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H7N9病毒就将在中国本土长期流行,带来更多公共健康威胁。

参考资料

  1. Dissemination, divergence and establishment of H7N9 influenza viruses in China.
  2.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5-01/27/c_1114150325.htm

拓展阅读

图解禽流感

禽流感病毒的重组和重配是什么意思?

关于

本文编辑:Ent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
回到顶部

无觅相关文章插件,快速提升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