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本文作者:红色皇后
母狮这回也开口了, “你,难道是闷葫芦,发不出威来了? “狮子猛然给提醒了,在万分疲倦中抖擞精神,拉开嗓门,怒吼了一声。树叶随声纷纷从枝头上落了下来,远处的群山也传来了怒吼的回声。
老虎并不害怕,摆一摆额上有”王”字斑纹的大头,甩一甩黑色环纹的长尾巴,照样奉陪,还了一声长啸。 脱尽了树叶的枝头瑟瑟发抖;群山也回了一声愤怒的长啸。
形势非常紧张,两个霸王要动武了 !
他们回头瞧了一眼,看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安全。不瞧犹可,一瞧大出意外! 从他们背上下来的两只小狮和两只小虎,正彼此非常友爱地互相偎依着,搂抱着,还兴致勃勃地追来逐去,在路旁的草地上拍打着、翻滚着。
两个恶声相向的大家伙,本来剑拔弩张地要厮打,现在却都愣住了,惭愧得低下头来,满腔怒气也像皮球泄了气,都掉转头来走了。
——陈伯吹《骆驼寻宝记》
这个问题是百度上的著名大坑,具体情节我不叙述,但似乎双方的性趣更多在于问候直系亲属和狼的某个亚种。
我现在怀疑他们其实是一个抖M群体……
好吧,如果要看点有趣的东西的话。网上比较活跃且具有专业知识的讨论者,不得不提的是上海科技馆的标本制作员黄骥,很推荐关注此人,这是另一个郑晓廷。
转载一些黄骥提供的,关于狮子和老虎的形态的比较。
从犬齿形态、结构和其生物力学分析来看,虎无疑是现生所有猫科中最强大的。它拥有高、宽(圆锥状)和弯曲的犬齿,犬齿上的咬力达到1234牛顿,排名第二的是狮,犬齿上的咬力为1198, 美洲豹、豹、美洲狮、雪豹、云豹的分别为880、558、500、363、和344牛顿。
总得来说,大型猫科犬齿的进化趋势为犬齿变的粗、圆锥状、齿冠变低。这是与它们的猎物密切相关的。猫类面对犬齿折断的压力随着捕杀猎物的体型增大而增加,进化选择的压力,使得它们的犬齿普遍的变粗、变低(齿冠的高度)。从这一点来看,狮是最进步的类型。它的犬齿,是其在开放性平原生境捕杀大型猎物的一个适应。相对来说,虎则保留了异常高、弯曲的犬齿,这与虎单独猎杀大型有蹄类密不可分。虎与狮在咬杀猎物的技巧上也有着差异。虎主要从颈背直接切断猎物的颈椎(50-100KG),而狮,则更多的以咬住猎物咽喉使其窒息的方式(50-300KG)。
虎的头骨无疑是巨大,强壮的。在颅骨的长度上,它要比狮子来的短,但在粗壮厚实程度上,毫无疑问,是现生所有猫科中最强大的。那么虎的头骨有多大呢? 通过对近320多个头骨的测量,显示雄虎的颅全长一般在330-360MM,雌虎的则在280-310MM。最大北亚虎头骨,颅全长有383MM, 最大的印度虎头骨,颅全长有380MM, 最大的印支虎,颅全长有365MM, 最大的华南虎, 颅全长有350MM。最大的中亚虎头骨,颅全长有365MM。印度北部、尼泊尔、北亚的虎是最大的,颅长范围有350-380MM, 而中国南部,中南半岛的虎则相对较小。
再来看看文献, 文献了记录的北亚虎,最大可有406MM, 最大的中亚虎,颅长达到390MM。这些标本,我没有找到,因此,不能肯定。但有一点可以非常明确,对于老虎来说,头骨能长到380MM,应该就是极限了,很少有个体能超过这个界值。
在头骨的宽度上,即为颧骨的扩展程度上(颧宽)虎要比狮子更宽。因此,如果用一句话来概况狮虎的头骨特点是,可以说: 狮子的是狭长低平型,老虎的是粗宽高颅型。因此,在外观上,狮子的头部显的窄长,而老虎的头部则是宽、圆状。
关于狮子的头骨, 我的统计和比较表明, 雄兽的颅全长,一般在350-380MM, 雌兽的, 一般在280-320MM. 显而易见,雄兽普遍的要大于雌兽. 在我分析的来自非洲各地和印度的标本中, 南非, 埃及的标本比较大(这里全部以雄体为准),颅全长一般都超过370MM, 380, 390的标本也不少.最大的一个,有402MM, 文献上的一个标本(HEMMER,1974),头全长达到440,这已经是非常巨大的个体了. 东非的,一般在350-375之间. 印度的狮子比较小, 一般只有330-340左右. 有趣的是,一向被认为是体型非凡的北非狮, 头骨并不大,最大的一个,也仅有360MM, 头全长的范围,基本上与东非狮相当.
一些动物世界的八卦。
在野生动物间的搏斗中,其攻击的动作、强度都是相当专业、干脆和利落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Mitsuaki Iwago在80年代所拍摄的一场发生在东非塞伦盖提草原上的两头壮年雄狮的搏斗,其中一头在开打的前2分种就压住对手,并一口将其颅骨咬碎。同样在60年代也发生过野生笼养虎(从野外捕获)之间的搏斗,结果也同狮子的一样,胜者是以咬碎败者的颅骨而结束战斗的。 因此若真是野生狮虎之间的搏斗,我相信它们所展现的搏杀场面是与我们在动物园中看到的截然不同的。
我在印度的一位同行曾告诉过我发生在上世纪初叶的一场雄性印度虎和豺群决斗的著名故事。那是猫科和犬科中最厉害角色之间的一次决战。那时正值干旱,猎物少得可怜,而虎和豺都主要以大型有蹄类为食,两者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在猎物丰富的时候虎和豺都会尽量避免这样的冲突)。大约有45只豺来抢夺虎捕杀的水鹿,老虎为了捍卫这顿可供它吃一个星期的大餐而不惜与豺群搏斗。最后的结果是惨烈的,老虎不仅丢了水鹿,自己最后也葬身豺腹。但豺群也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大约有一半的豺被老虎杀死,其中有13只当场毙命,另有9只撑到次日也先后一命呜呼(它们当时已躺在地上无法动弹)。老虎虽然败北,可它也给予豺群沉重地打击。虎的杀伤力由此可知是多么的强大和可怕!这头老虎的残骨最后被一印度山民捡到,当时转交给了孟买自然史学会。【本人怀疑此案例的真实性】
当一头虎或狮准备给大型猎物(亦如野牛、水鹿)一个致命的咬杀时,它的头部与体轴(即躯椎)起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头、颈部需要作出弯曲,并与体轴保持角度。因为体轴必须要转动到一个正确位置,以支配与猎物搏斗的前肢。这是定位准确与否的关键。而在这一时刻,猎物则会坚强地利用四肢支撑身体以不被扑倒(Leyhausen,1979)。在现代猫类,大都具有一个强健的前肢和可收缩的利爪(尤其是虎)。剑齿虎亦具有相似的结构。
举个例子,对于大型的成年水牛,狮经常从腹部发动咬杀,这就支持了Akersten的理论。同时,当一头狮从腹部咬住水牛时。总会有另一个体抓住水牛的颈部或头部。有时,连雄狮也会参与,但后者是以重量和力气制服猎物。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任何记录表明单独的狮子会攻击类似的大型动物。
一些关于猎物体型与猎杀技巧关系的有趣线索来自Seidensticker和McDongal(1993)对虎的掠食行为研究。他们发现,虎总是倾向于捕食体型相对较小的猎物,亦如鹿类,并从后颈或咽喉部予以咬杀。虎的犬齿是猫科中最强大的,它可刺入并接触到猎物的颈椎,并将其破坏(切断颈椎或破坏神经中枢)。而当猎杀大型猎物亦如成年水牛或亚成体犀时,虎几乎总是从动物的咽喉部下手,并不破坏猎物的颈椎,这就暗示,犬齿并没有接触颈椎。显示了当猎物大于虎时,虎总是将犬齿折损的危险降低到最小限度,而类似的适应在其他大型猫类尚未被报道。
另附一篇捷克食肉动物研究者马查克的论文中译,黄骥常用的IDmazak就来自此人。
以下为个人碎碎念
第一,恩特桑(Ent)从前说过的一个思维误区:混淆平均差异和个体差异。上面所说的,大多是平均差异,这在比较个体上,参考价值是有限的。平均而言狮的头骨比虎略长,犬齿略短,但你不能保证随便抽一只狮一只虎,狮的头骨一定比虎长。当然你可以规定一些比较简单好量化的,比如选两者中体重最大的健康个体。
第二,我觉得狮虎真斗起来的话,人类格斗的参考价值有限。双方都具备几秒咬碎对方头颅的能力,也不懂得运动规则,很可能是谁把对方的脑袋含嘴里谁赢。这个事随机性很大,很难慢慢磨出我们在解剖学上得出的那些结论来。
第三,根本无法大样本实验,如果你跟壕交了朋友那就无视这条……
第四,百度上有一种倾向,拿着野生东北虎亚种雄性的体重不足200公斤啦(第一营养条件确实不好,第二现存不过几百头,基数实在太小了),亚洲狮亚种近乎绝灭啦,之类的消息幸灾乐祸,认为这是证明自己的假想敌输了。
暂无回复
添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