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本文作者:游识猷
我们人类最喜欢给彼此贴标签,但大部分标签要么自我设限,要么引发敌意,压根没起什么好作用。“男人/女人”的标签勉强方便了分别上公厕。“风象/火象”的标签呢?简直不知所谓。“白人/黑人”、“义人/叛教者”之类的标签就更别提了,多少悲剧因之而生。
也有人为了自我定位非得给自己贴个标签不可,否则就觉得漂浮无所依,要我说,不如琢磨琢磨“进取型/防御型”吧。至少这俩标签后头有研究证据撑着呢。
本文作者:游识猷
我们人类最喜欢给彼此贴标签,但大部分标签要么自我设限,要么引发敌意,压根没起什么好作用。“男人/女人”的标签勉强方便了分别上公厕。“风象/火象”的标签呢?简直不知所谓。“白人/黑人”、“义人/叛教者”之类的标签就更别提了,多少悲剧因之而生。
也有人为了自我定位非得给自己贴个标签不可,否则就觉得漂浮无所依,要我说,不如琢磨琢磨“进取型/防御型”吧。至少这俩标签后头有研究证据撑着呢。
本文作者:窗敲雨
2013年3月,中国首次出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例报告。在经过2年时间之后,这种病原体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不再会引起人们热烈地讨论。然而与此同时,H7N9的影响从未真正消失:第一波疫情在2013年夏天逐渐减退,但好景不长,在当年秋季,病毒又卷土重来,造成了新一轮的疫情。截止到2014年9月12日,第二轮的H7N9疫情造成了318名患者感染,夺走了超过一百人的生命,感染病例的数量达到了第一轮疫情的两倍以上。而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人感染H7N9又出现了第三轮疫情,散发病例至今仍然不时出现。
为什么H7N9病毒一再卷土重来?它在禽类和人群中以怎样的路径传播,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香港大学的管轶教授、朱华晨助理教授与他们的研究团队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之间对中国5省15个城市H7N9病毒的演变和传播规律进行了监测,这一研究成果于3月11日(北京时间3月12日凌晨)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1]。3月11日,果壳网科学人(科学G6会员窗敲雨)参与了该研究的新闻发布会,并对研究者进行了采访。
本文作者:一起剥坚果
本文作者:云无心
齐亚籽是薄荷科植物芡欧鼠尾草的种籽。这种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比如墨西哥和玻利维亚,现在澳大利亚等国也大量种植。在墨西哥等地区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不过它最初在美国的流行却不是作为食物。齐亚籽是椭球形的种籽,大小在1毫米左右,很容易发芽。1977年,有人把它用于盆栽,发芽长长成动物毛发的形状。后来这种设计被申请了注册商标,几年之后流行起来,迄今已经推出了十多代产品,每年销售多达几十万套。
近年来齐亚籽再次兴起,终于回归了它的本源——作为食物。作为食物齐亚籽与芝麻类似,对现代人的饮食构成来说,它总体上比芝麻还要更“健康”一些。比如芝麻的油脂占到50%左右,而齐亚籽只有30%的样子,而且大部分是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芝麻的膳食纤维在12%左右,而齐亚籽则可达35%左右。考虑到微生物、矿物质和抗氧化成分,说齐亚籽是一种优秀的“健康食品”也并不为过,美国、欧洲也都批准了齐亚籽作为食物成分添加到各种食物中。
本文作者:编辑 推荐
本文作者:科学G6
@科学G6:“鉴于现在疯狂的局面,有必要重点说明:理论上你必须一次性至少吃下6斤多盐,才能有医用碘片同样的效果。(但是成人只要短时间吃下70克食盐就可能致死!)海带呢?必须吃80多斤!那么碘酒呢?碘酒中的单质碘是有毒的,防止真的有人因谣言而悲剧!!”
——2011-3-17 17:21 来自 微博 weib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