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本文作者:云无心
科学技术带来的新产品,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但在刚刚出现时,人们却不会觉得它们有多重要,反倒是对于它们可能带来的“危害”的疑虑更多——比如空调刚出现时就有“空调病”的传说。它们最终被广为接受,是因为带来了触手可及的好处。而所谓的“危害”,就像柳宗元笔下那头到了贵州的驴,接触多了自然也就不再被老虎们所害怕。
本文作者:赵承渊
即使在今天,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也不是一种好治的疾病。到了疾病晚期,患者除了关节疼痛、肿胀外,还会出现严重的畸形,痛苦不言而喻。在医学科技远不如今的100年前,医生们面对这种棘手的病症,又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应付呢?
1923年,27岁、毕业于匹兹堡大学的美国人菲利普.S.亨奇(Philip S. Hench)进入梅奥诊所风湿病学系,开始专门致力于解决此类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理所当然地成为他的主要目标。当然,治疗效果难以尽如人意,患者关节的疼痛、肿胀总是让人心烦不已。类风湿关节炎和感染性疾病不同,后者多半有某种病原微生物(常见的如细菌等)作祟,感染部位因炎症反应而出现红、肿、热、痛等反应,治疗上通常只要采取合理的抗菌素,必要时加以局部的引流手术,病情很快就能得到控制。
本文作者:科学G6
1796年,爱德华·琴纳用一把柳叶刀在一位八岁小男孩的手臂上划出了几道伤口,并涂抹了牛痘浆,小男孩因此感染了牛痘,并很快痊愈,琴纳并未罢手,再次为小男孩接种了凶险异常的天花。两百多年过去了,以现代医学眼光审视琴纳,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伦理角度,他的行为都是无法接受的。但是,幸运的小男孩并未成为这次鲁莽实验的牺牲品,相反,他并未感染天花,在那个天花盛行的年代,他是否因祸得福,健康的成长下去就不得而知了。而琴纳,却因此成为了免疫学之父,由此,人类获得了对抗疾病的超级武器——疫苗。
现代医学治下的疫苗,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适用的疾病预防和传染病疫情控制手段,其技术精湛程度和背后的科学理论深度早已突飞猛进,琴纳当年的“彻底让天花在地球上绝迹”梦想,甚至在1980年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达成。
本文作者:史 军
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对竹子有如此浓重的情愫。我们攻城有箭,报告有简,储物有筒,吃饭有笋,竹子的烙印深深地打在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之上。苍茫的竹海就像是孕育华夏文明的乐园,青翠的竹林撑起了一个民族种竹、用竹、咏竹的悠长故事。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竹子依然是神秘的,中国为何有这么多竹子?竹海是怎么形成的,又为何如此纯粹而磅礴?你又是否知道,满山遍野的竹子竟会在一夜间开花枯萎?
本文作者:Albert_JIAO
如果电磁场可以构成健康威胁,那么所有的工业化国家将无一幸免。社会公众越来越急切的需要对日常生活中的电磁场会不会导致对健康有害的效应这一问题的具体答案。媒体似乎经常已经给出了确定的答案。然而,大家需要谨慎地看待这些新闻报道,要知道媒体的主要兴趣并不在教育公众上。一个记者在选取和报道新闻的时候要受到很多非技术因素的影响,比如记者和记者间要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竞争,不同的报纸和杂志之间要为发行量进行竞争。与尽可能多的人有密切联系而且新奇、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可以达到上面的这些目标——坏消息可以成为更大的新闻,也是我们经常能听到的唯一新闻。大量反映电磁场无害的研究结果几乎很少被报道。科学虽然不能提供绝对的安全保证,但是更多的研究进展可以让我们总体上越来越放心。
不同学科领域的交叉性研究对于评价电磁场对人体可能的有害效应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类型的研究探索了这个问题的不同侧面。生物细胞的实验室研究主要是为了阐明电磁场下的暴露与生物效应之间联系的基本机理。他们尝试着鉴别出电磁场带来的基于分子和细胞变化的机理,这样的改变可以为理解物理作用是怎样在人体内转换为生物效应提供线索。在这些研究中,单独的一些细胞和组织从正常地生存环境下被取出来,某些补偿机制可能会失效。